早年经历
高满堂说:“我创作的,必须是那些共和国不能忘记的人,是给我们精神力量的人,而且让我们的世界观、让我们的人生观充满了积极和愉快。一句话,‘真正的中国人’。”
1955年,高满堂出生在大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就是一个迷恋电影的“电影虫子”,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没闲钱让他买电影票,他就爬树、翻墙,想尽一切办法去看电影。不仅自己看,他还会“做电影”给大院里的小伙伴们看。他用一张透明的玻璃纸按在小人儿书上用钢笔照着描画下来,连成一串后,找一个木盒子,一面白墙,用手电筒照着,把他描下来的画投影在墙上,并且一边放一边给“剧”中所有的人物临时配音。这种最早的“脱口秀”极大地锻炼了他口头创作故事的能力,无意中成了他日后口述剧本的基本功。
不错,观众熟悉的这么多好看的电视剧正是这位著名的金牌编剧口述出来的。每天早上5点半,高满堂就起床,先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去买海鲜,这是他身为大连人的口福。住在海边,与海为伴,碧海蓝天,不仅养眼,还能随时吃到最新鲜的海产品,难怪他剧中的台词都那么鲜活灵动。
其实,口述的方式是最适合戏剧创作了,他在那讲,实际上也是在那里演,一段段故事,一个个人物,一句句台词,在他口述的过程中,已经立体了,活了,从他的口中一个个蹦了出来,在打字员录入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有了形象,有了血肉,甚至活灵活现,追着赶着问他:我下面该做什么?我后来的命运是怎样的?
每天清晨,当打字员端端正正地坐在他面前之后,他知道,“演出”就要开始了。每每这时,头一天晚上在心中打好的腹稿便在喉咙下面等待着,跃跃欲试。他需要先按一下昨天的“暂停按钮”,稍事温习,便开始重新“入境”。一部30至50集的电视剧本,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工作量,每每沉浸其中,便犹如灵魂附体,当剧本从他嘴里一个情节、一个情节说出来的时候,他既是男主角,又是女主角。实际上,打字员成了他的第一个“观众”,他创造了故事和角色,又集编、导、演于一身地把它们呈现出来,所有的台词,先由他的口说一遍,不是人话的,先就毙掉了。一段情节完了,打字员停了手,抬头望着他,一片寂静。这时他开始紧张,如同演员在台上忘了词。他不能停,他要让这故事进行下去。这时,他或许更像一个说书人。
高满堂的创作就是这样进行的,半年的深入生活,在路上,在炼钢炉旁,在黄土地里,在大河之滨,在异国他乡……这时,他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他“张”着耳朵也“张”着心,像海
绵吸水一样,体验别人的生活,汲取大量的营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渐渐融合,一点一滴地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故事。然后,他开始掌勺“上灶”了,这是另一种启程,马拉松式的长途跋涉,当他创作的人物一个个从他口中“蹦”出来的时候,便立刻有了生命,有了性格,有了故事。
高满堂的作品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粗犷、大气,十足的爷们儿范儿!《闯关东》、《大工匠》、《钢铁年代》、《天大地大》,无一不体现着一种民族史诗般的悲壮与豪情,但细心的观众也会发现,在这如洪钟般鸣响的音色里,其实还暗涌着一种悲情与浪漫的旋律,《家有九凤》、《错爱》、《北风那个吹》,在这些剧作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那份纤细与柔情。别看这个貌似粗糙的东北汉子一副不修边幅的随意状,其骨子里却也藏着一汪水似的浪漫。尤其在《北风那个吹》这部“带着高满堂自传色彩”的作品中,记录了他“青春开始的年代”,他借用女主人公牛鲜花的口说道:“表哥,我这个人虽然表面看来粗粗拉拉、风风火火,其实心底里是浪漫的。你可能不知道,我喜欢看爱情小说,喜欢文艺,喜欢穿样式新颖、色彩鲜艳的衣服。可是我现在这个位置,怎么敢呢?我这些年心里一直苦恼着,挣扎着……”当夏雨饰演的男主角帅子在僻静的雪地里,迎着飘飘洒洒的雪花,舒展双臂跳起了“北风那个吹”的舞蹈时,高满堂心底的浪漫便升到了极致。
入行做编剧27年,在高满堂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在召唤着他,就是“要写出别人没有认识到的东西”。为了这个梦想,这个当年从山东闯到大连的关东汉子,这个当年窝在1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笔耕不辍的文学青年,这个如今已经开上好车住上大房子的“金牌编剧”,依旧执著一颗不肯媚俗的心,孜孜不倦地书写着他的下一个、再下一个故事。
终于,《钢铁年代》再次为他奔涌在心中的激情打开了一扇门,让他创造平民史诗的梦想再次成真。高满堂说:“几年前,我在创作《大工匠》时,在一个老板那里看到一本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鞍钢志》,里边记载了中国工业的‘长子’鞍钢的艰难发展历程,这让我心情特别激动,觉得这是个重大题材,一定要拍成电视剧。可以说,这部剧,大的历史框架肯定是真实的。在鞍钢采访期间,我与创造了那段历史的老厂长、老工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搜集到大量创作素材。至于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则是虚构的,但这些人物也非常接地气,不是凭空编造。我在工厂生活多年,接触工人很多,已形成一个人物气、人物场,工人的形象已活在我的脑海中,创作时,不用我找他们,他们主动就来找我了。包括陈宝国饰演的尚铁龙、冯远征饰演的杨寿山,都有我在采访中遇到的工人的影子,然后把他们拼接组合起来。我相信,很多老工人看到这部剧后,会很满意。”
演艺经历
2017年12月25日,高满堂编剧的年代宏制《老中医》在上海杀青。
2018年,高满堂执编的电视剧《爱情的边疆》登陆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
电视剧作品
《雪花那个飘》
《钢铁年代》
《我的娜塔莎》
《午夜有轨电车》
《家有九凤》
《闯关东》
《大工匠》
《常回家看看》
《漂亮的事》
《天大地大》
《错爱》
《北风那个吹》
《闯关东2》 (闯关东中篇,编剧:高满堂 孙建业)
《满堂爹娘》
《真情错爱》
《大河儿女》
其中《大河儿女》影视基地已搭建完成欲在郑州拍摄,该作品2013年在央视一套播出。
《闯关东3》(《闯关东前传》 ,编剧:高满堂、杨北星、刘跃利 )
《最后一张签证》
《老中医》
《爱情的边疆》(2018年)任编剧
社会活动
2018年1月2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高满堂当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荣誉记录
获奖 | ||
2008年 | 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和孙建业) | 《闯关东》 |
2008年 | 第3届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编剧奖(和孙建业) | 《闯关东》 |
2009年 | 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和孙建业) | 《闯关东》 |
2010年 | 第16届北京影视春燕奖最佳编剧奖 | 《北风那个吹》 |
2013年 | 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 《温州一家人》 |
提名 | ||
2016年 | 第22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最佳编剧提名 | 温州两家人 |
2013年 | 第19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编剧提名 | 《温州一家人》 |
《午夜有轨电车》获得第五届亚洲电视节金奖( 中短篇电视剧)
《相依年年》第三十九届亚广联ABU娱乐类金奖
《远山远水》“飞天奖”一等奖
《小楼风景》获得“飞天奖”(长篇电视剧)
《抉择》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突围》“金鹰奖”
2007年《错爱》获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2006年度最佳女配角奖”(王姬)
2008年《闯关东》获得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欢的女演员奖”(萨日娜)
2008年《闯关东》获第第24届电视金鹰奖最佳表演艺术奖男演员奖(李幼斌)
2008年《闯关东》获第第24届电视金鹰奖最佳表演艺术观众最受欢迎奖(李幼斌)
2008年《闯关东》获第第24届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
2008年《闯关东》获韩国首尔电视节“最佳编剧奖”
2008年《大工匠》获得由北京电视台主办的第一届影视盛典中“最受欢迎女演员” (陈小艺)
2009年《北风那个吹》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观众票选“最具人气女演员奖”(闫妮)
2009年《北风那个吹》第二十七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闫妮)
2009年《闯关东》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萨日娜)
2009年第二十七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
2009年《闯关东》第二十七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2009年《北风那个吹》第二十七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2009年《大工匠》获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提名(陈小艺)
2010年《满堂爹娘》中的出色表演,获得2010春季电视剧互联网盛典最佳男演员(姜武)
2010年《北风那个吹》获第十六届春燕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主角(闫妮)、最佳女配角(马苏)
个人获得全国“电视百佳”、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
2011年2月19-21日,《北风那个吹》获得十佳文学原著奖。
2013年12月2日,问鼎“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引发广泛关注。
2016年3月,位列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大星文化全国独家发布的2015第十届作家榜之编剧作家榜第六。
2017年4月12日,十一届作家富豪榜发布,高满堂排名编剧作家榜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