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千 - 简介
刘立千,现代著名藏学家。
汉族。四川省德阳县人。幼年在家乡读小学,民国10年(1921)小学毕业后因家贫无力升学,入私塾读古代汉文典籍近8年。后考入成都瀛寰中学(后改名为荫唐中学)。19年(1930)到重庆,考入川康平民银行工作,结识了两位佛教人士,产生了对佛学的兴趣,常去听法师和活佛讲经。由于语言不通,在学习藏传佛教时遇到了困难,遂决定到藏区去学习藏语文。22年(1933)辞去银行的工作前往康定,跟随藏族学者谢国安学习藏语文。在基本掌握了藏语文后便从藏传佛教各教派的高僧学习宁玛派教法、萨迦派教法和格鲁派教法,不仅掌握了佛教知识,藏语文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提高。25年(1936)离开康定到成都,为传授宁玛派教法《大圆胜慧》的根桑活佛当翻译。随后又随根桑到湖南长沙传法。27年(1938)返回康定,与谢国安之女谢建君结婚。后在康定师范学校和国立师范学校任教。29年(1940)开始翻译第一部藏文典籍《西藏政教史鉴》(即《西藏王统记》)。32年(1943)接受华西大学边疆研究所李安宅的聘请,举家迁回老家德阳县孝泉镇,并于 33年(1944)进入边疆研究所从事藏族宗教、历史研究工作,任副研究员,直到1949年。在此期间,编写出《印藏佛教史》,编译了《续藏史鉴》,翻译了《土观宗派源流》,重新校译《西藏政教史鉴》和《玛尔巴译师传》(后译稿遗失),还译出《米拉日巴传》、《格萨尔王传》等。
刘立千 - 工作经历
1949年成都解放后,他响应政府的号召投笔从戎,准备入藏参加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 1950年随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入拉萨,在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统战部、宣传部、西藏军区编审委员会等单位工作,编写资料,并翻译《拉萨周报》。1955年调往北京,任国务院翻译局藏文处副主任。1958年调到民族出版社,任副主任。在民族出版社工作10多年,主要任务是翻译和审定《毛泽东选集》、《红旗》、《民族画报》的藏文版以及藏文读物、党和国家重要文件的藏文本等。1972年因病退休回成都。1979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后又担任四川省《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顾问等职。1980—1990年将旧稿重新审定、注释,交出版社出版。
刘立千 - 人物贡献
出版《米拉日巴传》、《土观宗派源流》、《格萨尔王传·天界篇》、《西藏王统记》、《卫藏道场圣迹志》、《西藏王臣记》等译著,并撰写论文数篇。他长期从事藏学研究和汉藏文化的沟通,由于在年轻时代即攻克了藏语文和佛学两大难关,为后来的藏文典籍翻译、汉文著作藏译以及藏学研究等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翻译出版的藏文典籍译文准确流畅、注释精湛,堪称藏译汉的上品,为藏学界所公认。所撰写的藏学论文厚积薄发,观点允当,证据确凿,为汉族学者研治藏学树立了榜样。